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,我們到底要培養什么樣的人?高校畢業的孩子一定能找到好工作嗎?家長訓練營告訴您如何培養孩子,才能讓他成為未來真正贏家?
01.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,我們到底要培養什么樣的人?
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,都會時不時給孩子灌輸“你一定要好好學習,你不好好學習,你就考不上好大學、找不到好工作···”于是,有些孩子在成長過程中,也和父母一樣,只會盯著學習。他們以為父母說得都是對的,只管學習就對了,學習好了一切都會變好的。但是等他們大學一畢業,他們突然發現自己獨立生活能力差、人際交往能力差、無法從學校剝離去適應社會,在工作中處處不順心,每天都過著心塞的生活,毫無幸福感。更有甚者,大學畢業后依舊找不到工作,有些孩子甚至是985、211院校畢業學生。可見,高學歷畢業生≠高級人才那么,父母到底應該怎么培養孩子呢?我們先來看這樣一個真實事件:
老劉辭職了,而接替他位置的是一名剛來公司不久的90后,這令大家都很吃驚。他離開時,領導雖說同情他年紀漸長,經驗豐富,但社會就是這么殘酷。老板對他說:我知道你很有經驗,但我更想看到你的進步,很抱歉…原來老板分派任務時,本來看重老劉經驗多、資歷高,重要的事情都先和他商量:“老劉,你看看這份合同還有哪里需要修改的?xx單位讓我跟你確認一下那份報告怎么樣了?”可他總說:“放我桌子上吧,我一會兒有空看,先讓他們再等等吧,急什么啊?”每次催都沒有回應,問的次數多了大家都害怕了。領導都看在眼里,記在心里。最后實在沒轍,老板把文件合同交給幾個新來的年輕90后小伙子,沒成想后生們吃得了苦,熬得了夜的拼命勁兒著實讓人嚇了一跳。他們拿到文件,仔細研究,按要求和標準看合同、對客戶的疑問解釋得頭頭是道。完善條款時,更是一遍、兩遍、三遍…反復琢磨,修改到滿意為止,客戶都頻頻點贊、立馬簽約。果然不久后,一位踏實能干的90后同事升職了,頂替的位置就是老劉的崗位。這樣的反轉讓老劉難以接受,心情無法平靜,不得不選擇了辭職。
職場中,安身立命的根本不是崗位,而是你的不可替代性。
世界是在不停地變化的,如今這個時代早已不是那個經驗至上的時代,要想自己不被時代拋棄,只有自己不斷充實、學習,持續擁有學習的能力,保持對這個世界好奇,并能快速將自己的所見所學運用到實際中去。
02.現在這個時代到底需要什么樣的人才?——在孩子未成年前,培養這4方面的能力,決定孩子一生的高度。
在這個新時代,考核一個孩子未來是否能成為一個人才有4個標準。
第1個標準:學會學習 別看很多孩子平時分數高,但他卻并不一定是會學習的孩子。我們說這個孩子到底會不會學習的標準是:他是自主學習的,還是被老師或家長逼著學習的人?只有自主學習的孩子,才能被稱之為“會學習”的人。所以我們家長必須從小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,同時給孩子灌輸終生學習的思想。
第2個標準:學會生存 這是一個人和自然和諧相處的時代,在這個大環境下的人才,必須有能主動適應自然、環境、群體的能力。這種能力越強的孩子,越容易出類拔萃,成為這個時代的佼佼者。
第3個標準:學會發展 很多父母把眼睛放到孩子的成績上,以分數的高低來衡量孩子的好壞,這樣是不對的。真正的人才在學習的過程中目標并不是分數,而是“成長”。他在學習過程中,學習的是別人的思維方式,注重的是自己有沒有成長:我眼睛的瀏覽速度是否提升了、我的觀察力、記憶力有沒有加強、通過學習數學我的理科思維能力有沒有得以提升···
第4個標準:學會合作 只要我們生活在這個地球上,我們就離不開合作。生活中和朋友、和愛人、和父母、和孩子之間的相處離不開合作,工作中和同事、和領導、和合作方之間的共事離不開合作。學會與人相處、學會合作,是這個時代人才不可或缺的一種能力。
父母培養孩子,必須朝著能適應這個時代的方向來培養。同時,在培養的過程中,也需要不斷提升自己的背景知識。
從前是層級時代,父母于孩子而言,是權威的存在。父母說一,孩子不敢說二。在那個時代,會出現“不打不成才”“棍棒底下出孝子”這樣的俗語。
家長訓練營提醒您:而今這個時代不同了,由于環境的變化以及時代的發展,和現代孩子相處的過程中,你不能再打罵他們了,我們注重孩子身心健康、全面發展,所以在和孩子相處的過程中,我們要懂得平等和尊重,要學會和孩子做朋友。